美邦触网为何转型迟迟没有成功
发布时间:2017-09-19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8月底,美特斯邦威旗下曾经扛着转型重任的线上购物平台“有范”被下线了。取而代之的,是美邦重磅推出的品牌多元化战略,旗下Metersbonwe主品牌未来将由单一休闲风格锐变为5大风格,即休闲风的NEWear、潮流范的HYSTYL、都市轻商务的Nōvachic、街头潮趣的MTEE和简约森系的ASELF。
美其名曰回归主业,回到服装品牌和零售的本质上来。通过这5种不同的风格给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带去更多元的选择。
除此之外,美邦还斥巨资请来了关晓彤、任嘉伦、曾舜晞、宋威龙和钟楚曦等五位新生代偶像代言人。美邦这次的品牌升级还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也花了很多钱,但是转型的成功率和业绩增长情况还有待观察。
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一来转型时期玩品牌多元化战略成功的例子不多,运营难度非常大;二来从花钱请代言人的方式来看,它还停留在“代言人成就销量”的思维中。
纵观美邦这些年的转型之路来看,我们会发现每次美邦一触网,就跟触了电一样。
同样的窘境其实很多企业都遇到,它们可能很早就开始转型电商了,但一直跌跌撞撞,没什么进展。
比如市值从170亿降到17亿的达芙妮早在2006年就开始触网了,而陷入关店狂潮并被低价收购的百丽2009年就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布局了。
至于美邦,更是从电商、O2O到移动互联网,一个都没落下,上线了邦购物电商平台,也开发了“有范”APP,还斥巨资冠名了《奇葩说》,但是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在转型互联网这条路上,这些传统行业中的佼佼者一直都非常积极,但是为什么就没有成效呢?
经过各种案例的收集和我们所研究关于网络转型互联网营销的各种规律,我发现他们都陷入了这3个坑里。
一是定位和产品出现了偏差,产品本身追不上消费升级。
这点是很多企业跟不上的原因,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包括今天所面对新的消费人群变化。像百丽现在的鞋子又老又丑,在年轻人眼里它不再是可以彰显身份的产品,反而成了妈妈辈甚至奶奶辈才会穿的鞋子。跟不上年轻化的步伐,就会被淘汰。
二是这些企业只是把产品搬到网上卖,没有任何差异化的战略,最后只能陷入价格战无法自拔。
一开始,很多传统企业都把线上平台当成了处理库存、尾货的平台,比如七匹狼在2013年处理存货时就用“线下销售新品,线上处理存货”的策略来玩电商。
他们认为互联网只是一个渠道而已,对互联网真正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所以在很多方面没有把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出来。
三是缺乏对电商趋势的明确判断,对市场的反映速度过慢。
就像李宁一直坚持传统的批发模式,面对的也还是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批发商。所以在设计产品时还需要根据经销商的反馈再进行调整,反应速度慢跟不上互联网的要求,这也导致它在产品创新层面上完全失去了抢先的机会。而这三个问题,不仅是以上提到的企业需要思考的,更是我们很多传统企业和品牌需要重视的。
那么如果传统企业真的想要自我革命、转型成功的话,或许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和消费者建立互动关系。
以前做生意,很多企业都是东西卖出去以后,消费者就找不到你了,之后每一次的销售都要通过广告、传播来拉动。
所以对每一个企业来说一定要想方设法和用户取得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互动型营销。比如特斯拉汽车卖出去,服务才刚开始,它就像4个轮子的手机,随时和线上连接,不断给用户提供各种升级、各种周边服务。
第二,集中优势兵力在一个细分领域发力。
前面我说到,像美邦、百丽等企业都喜欢玩多品牌战略,但这需要企业有足够强大的运营能力,就像多品牌战略的提出者宝洁现在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而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引起用户围观,再把它升级到让用户有兴趣产生关注,最终再借助于不同的时间点去刺激消费,并且让用户能够去参与进来进行互动主动传播,最后再展开深度合作。
市场与用户的关系是服饰企业关注的焦点,美邦何时转型成功,能否成功就一起期待吧!
来源:中国服装网